工艺介绍
工艺介绍

“12987”工艺详解

  1. “1”年生产周期茅台酒从投料到成品酒出厂,完整经历 1年 的生产周期。包括重阳下沙(第一次投料)、糙沙(第二次投料)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等环节,全程跨越四季,顺应自然节律。
  2. “2”次投料重阳下沙:农历九月初九(重阳节)前后,首次投料(高粱,称为“沙”),高粱破碎率约20%,润粮后蒸煮。糙沙:约一个月后第二次投料,高粱破碎率约30%,与第一次的原料混合继续发酵。(注:茅台仅用本地糯高粱,耐蒸煮、支链淀粉含量高。)
  3. “9”次蒸煮每次投料后需经多次蒸煮,共进行 9次。蒸煮后的高粱摊凉拌曲,堆积发酵后再入窖发酵。蒸煮过程逐步提取淀粉和风味物质,形成茅台酒特有的醇厚感。
  4. “8”次发酵高温堆积发酵(开放式):在晾堂上摊晾拌曲,自然接种微生物,温度升至约50℃,产生酱香前体物质。窖内厌氧发酵:每次蒸煮后,酒醅入石窖发酵约1个月,共 8次。窖泥中的微生物群对风味形成至关重要。
  5. “7”次取酒从第三次蒸煮开始,每次发酵后取酒一次,共 7次。各轮次酒风味各异:1-2轮次:酸涩、酱香显露;3-5轮次:醇和、酱香突出(优质酒主体);6-7轮次:焦香、微苦。基酒需分级贮存,后续勾调使用。